一进入冬天,最让人害怕的就是天天雾霾,都不知道要怎么出门,担心孩子和老人。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雾霾”对呼吸道的损害表现在症状上偏多,不一定出现“发烧”、“头疼”、白细胞增高的典型“感冒症状”。
对于存在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鼻炎、咽炎、哮喘的病人,更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
中医学称:“肺为娇脏”,对污染空气、气味、粉尘、烟雾极其敏感。
相比之下,消化道系统的反应会迟钝些,由于,粉尘的飘落,可能会残留在蔬菜、水果之中,所以,最好别吃凉拌菜,食用水果时削皮等。
一般把空气中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叫做可入肺颗粒物,又称为PM2.5。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可入肺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 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 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